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9 14:36:12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乘法分配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本节课,在整个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没有把知识规律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内容乘法运算定律之乘法分配律(第26-28页内容)。

二、教材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6-28页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运用这些定律使一些运算得到简便。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个人思维常受一些定势思维的干扰。对于复杂些的计算题,其理解、掌握还不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区分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难点: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六、教学准备:交互式多媒体、课件ppt.(以下均为做课课件)

七、教法、学法:

(1)、教法: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定律并应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也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2)学法:在实际教学时,我强调依例题情境引导观察、比较、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身经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图片ppt4)

1.谈话: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见课件)

设计意图:看我们中国的语言很神奇、美妙。在数学上是否也有这样神奇、美妙的现象呢那么,我们数学上有没有可能把一个算式变成两个算式,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呢

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对算式的好奇心进入本科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记得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对吗咱们今天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图片ppt5)

3.提问:(出示ppt6)

(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和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设计意图:课件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件出示ppt7)

一)初步感知

1.提问: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2.学生解答后汇报。

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板书:(4+2)×25 4×25+2×25

3.组织交流

(1)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

预设:(4+2)×25是先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再计算出25组有多少人。4×25+2×25是先求才挖坑和种树的人数,再求出抬水和浇水的人数,最后求出一个的人数。

(2)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相同)

追问:可用等号连接吗写成一个算式。

板书:(4+2)×25 = 4×25+2×25

读:谁能把这道等式读一遍。多读从语言上感悟乘法分配律。

观察,这道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请跟你的同桌说说。全班汇报。

相同的地方:结果相同,每个算式都有3个数。

不同的地方:运算顺序不同。

设计意图:合理利用并依据现实生活实际改造现有的主题图情境,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更易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计算结果相等的情况下组成等式,这为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背景,学生从中 ……此处隐藏24181个字……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 (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7×28+7×72

7×(28+72)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7×28+7×72=7×(28+72)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板书: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是否也成立。

2、商场 “五一”举行让利大折扣,王老师趁这机会去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五位同学挑选服装,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1)看到这幅图画,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

(2)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

(3)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65×5+45×5 (65+45)×5

(5)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4)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

(5)大屏幕出示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总结,学生齐读。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8+4)× 25 34 ×72+34 ×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 、巩固内化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

明确: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判断。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板演。

明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符合什么规律?

小结: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

五、 总结回顾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