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9 12:41:19
《挑山工》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挑山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挑山工》教学设计1

师:再过一周就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所以,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送给大家一份六一节礼物——诗歌《向着明亮那方》

这也是我和我所带的班级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首晨诵诗,很多个早上,我们都是诵读着这首诗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的,今天,把它带给这里的孩子,当然要带他们诵读,感受诵读的魅力,诗歌的魅力。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跟周老师一起读.

(诵读诗歌,开启今天的课程.)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

生:不知道.

师:哦,老师的保密工作做得还真好,那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写字“挑山工”,谁愿意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挑(第一声)山工

师:你真棒,不仅做到了声音洪亮,而且还注意了节奏。“挑”,是一个多音字,谁还知道他的另外一个读音?能组个词吗?

生:挑战(第三声)

师:非常好,我这里有几个词语,请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确。

认读:挑剔,挑选,挑战,挑三拣四,挑逗,挑拨……

生:认读

师:非常好。《挑山工》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朗读课文

师:“挑山工”是做什么的?

生:挑东西到山上去的人。

师:那他们是怎么挑着东西登山的呢?有什么特点吗?请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挑东西登山特点的句子。

生:默读,画。

师:挑山工登山的确有特点啊,尤其是他们走的路线,是——

生:“折尺形路线”。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描写折尺形路线的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你眼前是否可以出现一个正在登山的挑山工的模样。

生:读“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师:你们看到挑山工了吗?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一边朗读文字,一边动手画挑山工登山走的“折尺形路线”。

生:读,画,体会

师:指导边读边做动作边想象。

读书就应该这样,把文字读成画面,让自己走进语言文字中,身临其境才能读明白读出感情。我们再来看着图形读一次,还原文字,让自己从文字中走出来,让文字变成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读

师:这样登山有什么好处?

生:,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台阶,还省力。

师:对,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上坡,如果这样走s形路线是会减轻阻力。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一次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那他们用的时间是不是也要比游人多呢?

生:不。

师: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呢?我们还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寻找谜底吧!我想请三个同学和周老师共同读课文的3、4、5、6自然段,谁愿意跟我合作?其他同学注意,拿出笔,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在泰山和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画出相遇的地点名称。

师生:朗读,随机纠正评价激励。

师:谁来说说你的意见。

生:四次相遇,1.山下遇到……

2.回马岭我们发现那个……

3.五松亭看见在……正是他

4.极顶我们又碰见了他……

师:找得非常完整。请注意,老师刚才开课时告诉大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在第1、2自然段先给我们介绍了挑山工的群体特点,而在这四个自然段中则是具体介绍一个挑山工。我们看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什么描写?

生:外貌——“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外貌描写,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生:读,体会——体魄强健、纯朴可爱。

师:你可真会读书,写人的时候外貌要有选择的去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考虑你是想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咱们现场来做个仿写吧,周老师当模特,就写写我这个新朋友,注意,要抓住我的特点,突出表现我这个来给你们上课的城里老师留给你的印象。

生1:小学四年,我们遇到过很多语文老师,但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周老师却是最特别的一个。

师:这个头开得好,谁再来继续?

生2:她看上去20多岁,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恩,我听得好享受哦!

生3:周老师穿一件棕色的上衣,敞开的部分露出白色的体恤,看上去很美丽。

师:哇,这个仿写精彩,马上就用上了文中描写衣服的句型。

生4:她一走进教室脸上就绽开灿烂的微笑,我们好喜欢她……”

师:谢谢谢谢,我也好喜欢你们的,悄悄告诉你们啊,我这微笑被很多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夸奖过呢,应该成为我的招牌表情了吧!

师:好了,你看,人物外貌描写并不难,难的是你平日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勤于动笔做记录。我们赶紧看看第二次相遇又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

生:“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这是动作描写。

师:眼睛可真亮啊,一找一个准,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有必要写吗?如果现在你们也把这样的动作描写借用到写周老师的作文中去可以吗?

生:不行不行,这个动作描写是说挑山工挑东西上山很辛苦,半路抽支烟歇歇脚。

师:天,你可真了不得啊,读出了这简单的动作背后的信息,这才是真的会读书!

第三次相遇,又会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外貌“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师:对,再次写到外貌,还是那件褂子,还是黑皮肤,语言表达却有了变化,没有给我们重复罗嗦的感觉,这就是中国语言的妙处啊!而且,这样的外貌重现更加深了挑山工留在作者以及我们心中的印象。还有其他描写吗?

生:语言描写。

师:对,这次重点描写了语言,找找有几次语言描写。

生:三次。

师:哦?(这里的课堂生成与我的课前预设有了差别,我备课时只关注了两次直接对话描写,所以,当学生说出“三次”时我心里有一刹那的跳动,正当我思忖怎样引导学生与我的预设接轨时,学生的回答把课堂带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课堂生成让课堂更 ……此处隐藏18482个字……“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挑山工》教学反思

教了高年级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提问题的能力却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课前,总会布置孩子一个质疑的作业,但发现这个作业的完成水平是相当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问出,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某某地方现在在哪里?等等问题,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点词句深刻含义理解的问题少之又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不会提问了吗?

仔细想想,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似乎就是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答对了就是聪明的孩子,答错了说明理解有偏差。学生观察老师表情和理解老师暗示的本事越来越好,但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别说是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都会被伤害。

其实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唤的,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已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为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学科,我们更应该转变观念,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种意识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课中主要采用让孩子参与提问设计,学会问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学会问什么。提问有很多种类型,有浅层次的疏通性问题、促进深入思考的深究性问题、品尝表达方式的鉴赏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挖掘课文“空白”处的想象性问题等。如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我启发孩子抓住重点句,再揪住重点字词提问。如“它是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为什么要‘一直’将他挂在书桌前?”引导孩子与之前的提问对比,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其次,让学生学会怎样问。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句式上看:有“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特别?”“有什么区别”;从问的内容上看,可以从字词意义,句式顺序,句子内涵等多方面问。

《挑山工》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对自己有所感悟和收获,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话语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意思。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从而领悟文本传递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读、说、思、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阅读议题:生活中的启示。

2、简介作者。

二、学习新课

1、初读文本,群体挑山工。

说说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读文本,个体挑山工。

学生交流预设一: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语,似乎包蕴这意味深长的哲理。

学生交流预设二: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师引导: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出示金钥匙: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学生交流预设三:链接山民的话。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取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交流:从山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对读。

学生交流预设四:对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岩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引导:游人上山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而挑山工呢?

再读挑山工的话语,你从他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3、品读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图片,大胆质疑。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学生交流解疑。

引导思考: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它吗?再次齐声朗读。

4、延伸文本,体会生活。

本文的写法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一个道理。还学过类似的课文吗?

《珍珠鸟》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的感受。

《野草》 这是一种怎样的草?具有什么品质?说说你的感受。

三、总结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个人感受不同,往往收获的也不一样。挑山工的作者冯骥才不光饱览壮丽山色,还能关注不声不响的挑山工,并从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书,只要你细心体会,你会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这一组课文内容,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2、挑山工就是挑货工,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挑货工”为题?

《《挑山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