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5 12:41:26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清文章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认识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诸葛亮有知识、有计谋、有胆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利创新精神。

4、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述顺序,通过草船借箭这件事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数:

约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收集草船借箭有关资料;

2、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可以跟着节奏齐唱,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师:会唱这首歌的同学还真不少,有谁能说说,这首歌哪部电视名著的主题曲?

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汇报。

师:关于《三国演义》,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呢?(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重在强调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和方法。)

2、谈话。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多,说明大家都读过不少的课外书籍。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一学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而成的有关“草船借箭”的`故事。

3、板书课题:11草船借箭

二、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来自于学生的每个契机,强化学生“读”的本质训练。)

2、听读课文录音,观看课文录像。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有关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环节在于把学生引入课文中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相机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写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重点引导生体会“神机妙算”,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弄清诸葛亮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或以“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的探究。)

4、根据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试着分析与概括一下,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关联词连起来说一说。

生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知人物、识天文、巧安排。)

师相机板书:知人物

通天文、地理

巧安排

三、课堂回顾,体验文本,感情读文。

1、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作者匠心独运,着力刻画了四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大多数都体现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之中,请同学们把这些对话找出来,同桌或小组内试着分角色读一读。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读文,或者小组与小组之间挑战朗读。

四、实践天地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历史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2、将《草船借箭》改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还有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外注意收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一听。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1,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10,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板书:借箭,准备)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 ……此处隐藏25949个字……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指导学生反复读此句,表现出雾的大。)

师:何以见得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事先算到的?(师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句子体会,并指导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生:1、诸葛亮敢立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令状,立下军令状后并不是急于造箭,而是悄悄向鲁肃借好20条草船,是因为他算到三天后有大雾,心中早已想好利用大雾去借箭。

2、诸葛亮在前两天按兵不动,偏等第三天四更时分才行动,也是因为他早已事先预知到这场大雾。

师:当三天后江上果如其所料,出现大雾时,诸葛亮心情如何?被秘密请来船中,全然不知的鲁肃当时的心情又会如何?试想象一下:当时俩人各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诸葛亮暗喜、得意:老天果然助我,公瑾你何以能加害于我?鲁肃害怕、吃惊:这么大的雾,若误入曹军水寨,如何能脱身?)

师:同看这场大雾,俩人心情截然不同,试以俩人的口吻分别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一句。

(二)

师引导学生议:草船借箭发生于何季节?(冬季)这对借箭成功至关重要吗?

总结:1、诸葛亮算到冬季雾在四更时最浓,以雾做掩护,曹操定会上当;

2、冬季刮西北风,使借箭后船能顺风顺水地离开。

b 、懂 地 利

生:诸葛亮借箭的过程考虑周全,安排巧妙,因为他熟悉地形。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组织讨论:诸葛亮是怎样利用地理位置巧妙、周全地实施借箭妙计的?

c、识 人 心

(一)根据学生要求,让学生自愿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

a组研究:诸葛亮对周瑜:

b组研究:诸葛亮对鲁肃:

c组研究:诸葛亮对曹操。

(二)依据各组的研究提纲汇报、交流,得出:

1、诸葛亮看透周瑜是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为顾全大局于是果断的决定将计就计;

2、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守信义,因而知人善用,请鲁肃帮忙做好借箭的准备并为其保密;

3、诸葛亮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弱点,巧用天时、地利一举借箭成功。

(三)抓相关语句朗读;引导发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

1、深究“笑”的内涵,体会用词之准确。

诸葛亮在笑谁呢?

(1)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

(2)他笑周瑜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胜利的笑。

(3)他笑曹操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

(4)他想到自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轻松击败周瑜的暗算,这是自负的笑。

2、练习添加提示语。

诸葛亮那一“笑”,让我们看到一个谈笑风生、充满自信的诸葛亮。可见提示语中描写说话人动作、神态的词能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人物更鲜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周瑜、诸葛亮俩人的语言交锋,却缺少这样的画龙点睛之笔。请大家合作试添加。(学生合作探究,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围绕中心词“神机妙算”展开研究,并以此为点辐射全篇,摆脱传统的逐句、逐节讲解模式,尽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由感悟,合作探究。)

六、总结,归纳。

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诸葛亮全考虑到了。这“箭”借得好,这就叫“神机妙算”。而这一切,周瑜都没设想到,当他从鲁肃口中知道这一切,惟有“自叹不如”。指导读好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的智者形象。

1、组织辩论:是“借”箭还是“骗”箭?

2、全班交流:“兵不厌诈”的故事。(如:空城计)

(通过辩论和课外拓展,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变换角度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观看经过精心“剪辑”的电视剧中“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深化理解。

九、复述课文。

(通过列提纲复述,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十、拓展谈话。

周瑜阴谋落空,没能杀掉诸葛亮,这成了周瑜的一块心病。此后,俩人还有过多次较量,周瑜均败于下风,以至临死前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想知道更多故事,,课后大家可以去读原著。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十一、课外排演课本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重难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二、复习导入,保持思维的性。

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5`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

分清前因后果5`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幻灯片,填空(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