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3 03:06:12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

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2

课前准备:

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各种糖不得少于五种(少量),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图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为课堂上能轻松的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糖。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讨论并添出下表。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记录A一次。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元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元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反思:由于课前有所准备,同学们对完成自己收集的糖很有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急于要找到答案,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使课堂充满活力,加强了直观教学也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

  教学意图: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必须调动主体参与,而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的重要形式。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愉快参与的活动情景和融合交流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实现了“乐学”到“会学”的有机统一。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3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知道生物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可以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可以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 ……此处隐藏15829个字……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3.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4.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4

曾经听过许多老师上这一节内容的公开课,有的老师讲得很精彩,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也做得很好,课堂气氛也较浓烈,使我受益匪浅。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往往不尽如人意,或顾此失彼,或讲解知识有失偏颇。我自己也曾经开过这一节的市级公开课,课后的评价是“效果好,很成功”。

先不说教学效果是“好”还是“不好”,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点是: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满头大汗;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征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

真的需要老师这么费劲地讲解这一部分的知识吗?真的需要讲得那么多、那么到位吗?如果老师少讲一些,学生就不能学会这一部分的知识吗?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学的效果好,掌握得扎实,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我的感觉是,首先要把老师的知识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其次,不要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再次,要精心设计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这学期,我在上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做了如下的改变。

一、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绘图,用铅笔(画错了能及时改动)绘出有丝分裂的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绘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几个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

简要地说明绘图要求,就开始让学生绘图,在投影屏幕上循还播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课本上查找,或观看播放的细胞分裂的动画。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绘完之后,老师选几张学生绘的图,投影出来,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哪个地方画得好,哪里画错了。然后,投影课前老师自己预先画的图,师生一起分析探讨,看哪个地方学生画得比老师的.好,哪个地方老师画得好,哪个地方老师画得还不如学生画的好。师生在一起共同比较,共同进步。

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用完了。课后布置作业:

1.自学本节内容,弄清减数分裂的过程,弄清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2.发一张老师精心挑选的习题课后完成,下一节课带来,师生一起分析、讲评。

这样的一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映像,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通过对这一节课教学的反思,我得到了这样的认识:

1.要教会学生怎样学,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不能包办代替。

2.既然老师的讲解是“自己昭昭,使人昏昏”,那么就果断地闭嘴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才不会上课昏昏想打瞌睡,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自己昭昭”。

3.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老师要设计好让学生进行怎样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

4.有一些生物学的名词和概念可以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去学习和掌握,老师不必一开始上新课,就仔细讲解一大堆 本节要学习的名词和概念。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在这一单元的测试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效果相当不错。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5

每次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时,都很费一番心思。因为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虽然趣味性也很强,内容本身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书本呈现的内容较为抽象,隐含的内容也很宽泛、深度较广,并且有些练习题难度也较大,还出现了教材上没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如果仅仅学会课本内容,不进行专题训练,还是应付不了各种类型的题目。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教师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的认知层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即使学得再多,充其量也就是学会了某些知识,而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遗传和变异”该如何实施,才能即学会一些方法,有应付各种题型呢?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书本上每节内容,还是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稍难的知识可以发动学习讨论,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预设了小组讨论。可在巡视中,发现许多小组的讨论好象只是为了完成讨论的环节,只讲了几句就停止了。了解情况后,发现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堂预设立刻作出调整:不然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当时的`调整是由教师提示各环节的要点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讲解补充完整。再随机出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训练解题思路。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刚学完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是很糊涂,面对具体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各种题型的训练后,思路才逐渐清醒。因此,在题型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细致讲解和补充相关知识。例如:学完三种可遗传变异后,如果不比较三种变异,学生就难以区分三种变异的区别和联系。所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需要适当加以补充。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