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20 03:06:24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3篇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

(二)难点:通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知道指纹的用处。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轻松、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通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提供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可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

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在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

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

(一)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

(二)物品准备:

1、指纹印画一幅;

2、印泥和白纸若干;

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

4、双胞胎指纹图;

5、实物投影仪一台;

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

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通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

1、认识指纹。

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的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

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来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知道双胞胎长得特别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呢?

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接着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通过几个层次的对比与观察,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

(三)观察指纹的类型

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两种常见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涡;箕型,纹线像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

3、师:赶快用放大镜找找看,你有几个手指头是斗型的,有几个手指头是箕型的?(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

分析:在此环节中,通过食物投影仪,可以使幼儿对指纹认识得更清楚、直观。最后让幼儿自己统计记录自己的指纹,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区分指纹的'类型。

(四)了解指纹的作用

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讲述简短破案小故事。

2、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助,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1)指纹考勤机

(2)光学指纹鼠

(3)指纹保险箱

(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述一个简短破案小故事,这样不仅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指纹破案"这一作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五)结束部分:

师: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保险。不仅如此,刚才我们还看到用指纹添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伴着音乐声,幼儿愉快地创作,结束本次活动。

分析:以指纹画创作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一个休息,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幼儿对指纹的形状、特征再一次进行巩固。

七、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将本次活动的眼神设计为--"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起查资料:小动物们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这样不仅可是给幼儿继续探索的契机,也可以使幼儿更好的与父母进行互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人一份 (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五、结束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隐藏、压力等,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水,纸杯,塑料袋,瓶子,罐子,海绵,蜡烛,吸管,肥皂水。

活动过程:

1、集中讨论:空气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出示塑料袋,里面有什么?游戏:找空气(空气存在实验)

交流发现,老师总结: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2、空气到处都有,空气还有很多秘密,一起来找找。

(请幼儿可以先观察一下桌面上提供的实验材料,以满足其好奇心)

u空气占有实验(集体做):

实验一:将空杯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将纸团塞在杯底,在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引导幼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交流分享:空气会占有空间(动力)。

再试一下,实验三:将塑料袋套在瓶口,瓶底弄穿,放入水中,观察。进一步理解。

u空气隐藏实验(分组做)

实验一:不吹自灭。请一个幼儿做,其他幼儿记录。

实验二:将塑料袋,海绵,方糖等放入水中,观察结果?泡泡代表什么?

总结:空气会隐身。

3、找出记录较好的.,让幼儿总结空气的秘密:空气存在着,到处都有,看不见,摸不着,有压力,动力。

延伸:空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