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18 01:10:14
小学语文教案5篇(集合)

小学语文教案5篇(集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8个,会写4个生字和学会3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快快乐乐》。好,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边。

2、谁能告诉老师,快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二,讲解新知

1、我记得在你们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过你们,我们的学校叫——胡吉吐莫中心学校

2、对,说得非常好,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什么?

师:对,是砖路,那么什么样的砖路?谁来补充一下

生:宽阔的`砖路、宽宽的砖路,长长的砖路

师:说的都很好。跟着老师说一遍。

3、砖路左边是什么呀?生:是草坪

师:什么样的草坪? 生:绿绿的草坪、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

师:说的都不错跟着老师说一遍:绿油油的草坪

师“马路的前边是什么呢?生:瓦房

师:什么样的瓦房?生:高高的、高大的、、、

师:很好,再往前走,又是什么呢?生:操场

过度:同学们,你们觉的在这样一所学校上学快乐吗?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四、讲解亲亲热热

亲亲热热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要讲文明、有礼貌

五、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六,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乐、里、同、习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书写“乐、里、同、习”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

①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②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字后再写一个字。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1.每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3遍,教师巡视辅导。

2.完成课后练习1、2。

3、按课文内容填空:课件出示习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初读全文,说大意

1.按顺序出示6幅挂图,让学生首先逐幅“读”图,然后把各幅图意联系起来,初步感知图中的故事。

(从图入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利用“一人读一句”的游戏,让学生依次站起来读,要求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若读错了,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她),请他(她)读正确了再坐下。

(此种方法朗读,练读的同学多。一人只读—句,放低了要求,增强了每个学生读好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句的概念。)

3.读课文,要求读流利。采用“朗读接力赛”,学生—个接一个地读,哪儿读错由别人从哪儿接着读,看谁读得多。

(此读学生因读得多而取胜,听者因听得认真而获参赛资格,避免了别人读好读坏与己无关的现象。)

4.看着6幅图,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分段细读,说图意

每段采取“首先‘读’图——对照读文——点拨复谈——再现图文”的步骤进行。

首先‘读’图:要求学生仔细“读”图,“读”出图中公鸡的特点和神态,“读”出图中其他动物的外形特点。

对照读文:学生对照图画找出相关的段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两遍,并画上记号。

点拨复读: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抓住重点点拨,然后再大声读,进一步内化。

再现图文:学生积极举手争取,戴上相关动物的头饰,借用文中重点词语(如“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冷冷地”)加上自己的理解演示图中动物的神态和语言。

(此步骤从图到文,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遵循了抽象性原则和具体化原则。)

(注:学习第五段时经过以上四步之后,还应多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老马说的话的理解。学习最后一段还要讨论这只公鸡是不是美丽,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这只外表美丽的公鸡,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缺点,是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

(突出重点,了解其领悟程度。)

三、选文精读,说道理

1.分角色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选读大公鸡的语言,采用“朗读擂台赛”的方式,让学生戴上公鸡的头饰,到讲台前来读,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公鸡,看谁读得更像。读完后由“挑战者”挑战,一比高低。最后根据语音、语调、语速评选出“擂主”。

(因寓教于趣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学、趣学中提高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其朗读能力和听辨能力。)

3.“读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多指名学生发言,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教学若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且能多读多思,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设计多采用游戏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体现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其效果将不言而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灵魂。也就是说可以观其外衣(语言表达),明其实质(思维是否到位)。本设计每步朗读之后都安排了“说”的内容,读说结合,也能通过语言表达时的“迁移运用”来验证和巩固读后“入乎其内”“化乎其中”的效果。)

教法二:重视图文结合加强思维训练

看图学文教学,关键是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只有图文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活动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一、以图激趣,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一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仔细地看图,把形象艳丽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初步联系起来,让图画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理解课文;让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观察,从而了解图意。然后,提 ……此处隐藏3364个字……p>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出现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如果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

5、面对惊慌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

6、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

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3识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

a) 游戏:打气球

b) 游戏:击鼓传花

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小学语文教案5篇(集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