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教案

时间:2024-07-09 18:29:37
《桂林山水》的教案

《桂林山水》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桂林山水》的教案1

一、审题听读,初步把握整体

揭示课题后,稍作讨论,让学生审题得知:本文要描写“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紧接着便可以情境化语言“带领”学生闭目静听课文录音,借此“游赏”桂林山水,听读“游赏”完毕,让学生稍作回味后,教者归纳:

①跟随导游——课文录音,我们观赏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态,由衷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导游——课文先总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们的游赏兴致;接着分别让我们“看”了瑰丽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从而使我们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将山水相融,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便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

二、看图自读,具体探索内容

首先出示挂图(或揭示课本中的彩图)。

然后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题)边看图边读文:

①仔细看图,观察发现桂林山水的特点;

②图文对照,找出文中与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的教案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的教案3

【教学内容】

教学课文的2、3、4节,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能背诵这3小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好词、好句、好段。

4、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能抒发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 ……此处隐藏23787个字……2)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积累迁移: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提示: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布置作业:

(1)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山:奇、秀、险

甲天下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的教案15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桂林山水》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