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后感

时间:2024-08-19 18:26:24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俗世奇人》读后感1

众所周知,《俗世奇人》是中国一位有名作家冯骥才出的作品,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性格、外貌特征和不同凡响的能力。

书里有能把青石大锁像摇竹篮那样甩的张大力,有视盗窃为家常便饭,偷东西不眨眼的小达子,也有能说会道,见风使舵杨巴。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焉,靠边站着。我认为书中有几个能人值得一提。

首先是苏七块,他原名苏金散,人高袍长,手疾如电,是天津卫一位无病不治的名医,这儿的人得了病、受了伤,全都把希望寄托于他身上。但是他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规矩,无论贫富亲疏,要想治病,就得在台上摆好七块银元,他才肯帮你瞧瞧,不然他就一动不动,绝不搭理,所以他的绰号就叫做苏七块,不过他也有一副好心肠,很可怜哪些穷苦受伤的人,可是因为他立下的规矩不能改,所以一直被人认为认钱不认人。

其次是刷子李,他的技艺可是非同小可,他呢,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刷好的屋子,坐得就像升了天,令人叫绝,更特别的是,他刷墙时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必须穿一身黑,干完活,必须保证没有一个白点,否则刷墙免费,可是每一次,他刷的都天衣无缝,就像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不得不让人信服。

最后就是认牙,他的治牙医术可谓顶天了,只要你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不过他认牙不认人,昨天在他那里瞧牙齿,今天跟他打个招呼他都不认识你了,可是他单凭牙齿就可以知道你是谁,这招可是常人所不能领会的。

《俗世奇人》读后感2

《俗世奇人》一书以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为背景,讲述了三十六个身怀绝技并且独具风骨的传奇人物。张大力丢下石锁大笑离去,北地豪气跃然纸上;苏七块挥起袖子接筋续骨,规矩不改中隐藏的是妙手仁心;刷子李、风筝魏、泥人张凭借精湛的手艺博得满堂彩;好嘴杨巴叩头佯罪,巧妙化解不识芝麻粒的李中堂的.尴尬……想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雅”始于“俗”。俗世生活是一种别样的美,它蕴藏着原生态的力量与智慧。当今人们追求“雅”,但却显得拘谨刻意。津门传说中的小人物则不同,无论是活出殡的刘道元,卖家产的蔡二少爷,还是干鸡鸣狗盗之事的小达子,看似上不了台面,却都因豁达、质朴的性格与浸透在生活中的智慧而鲜活灵动起来。“这些人空前绝后,却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他们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嬉笑怒骂间都是天津卫最本真的场景。就是这些俗人,谱写了时代的大雅之章。

雅和俗作为两个互相定义的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世奇人》中都是俗人、俗事,但时光将它们升华为真正的高雅。这些俗人、俗事都蕴含着俗世感情中的憧憬、渴望、温存、爱意,以及所有美好而真诚的东西,这些也正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温暖的部分,无论悲喜,均是俗世温暖的沉淀。

民国小影,旧时一瞥。书籍故事性与文学性兼具,单篇看来颇似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品,整体来看又共同构成了清末民初的天津市井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全书如下酒小菜,初尝便是惊艳,吃罢,更显回味悠长。

《俗世奇人》读后感3

苏七块,正骨拿环,只见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擦咔擦”,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刷子李,刷墙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张大力,人如其名,力大无穷,听说有一块石锁上还写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大回是垂钓能手,只凭一根竹竿子,一个针做的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的细线绳,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做鱼漂,蹲在坑边,顶多七天,能把坑里几千条鱼掉光了。

书里奇人还有很多,比如泥人张、蓝眼、狗不理、好嘴杨巴等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天津卫名噪一时。

读着作家写的故事,我有时笑出了声音,有时也愁眉不展,有时竟然手舞足蹈。但更多的是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它除了娱乐之外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我默默地思索着:我读懂了什么?难道作家是想告诉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奇人”?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持之以恒努力练习。

留意身边的同学,不也有那么多“奇人”吗?有同学画画,画什么像什么;有同学口算每次都最快,而且不错一题;有同学背课文超快,总是第一个会背,还一字不落;有同学短跑特别厉害,一不留神就到了终点;有同学乐感特别好,只听过几遍歌曲,就会哼唱了……究其原因,除了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浓厚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可见,每个人都可以是“奇人”,只要我们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严格要求自己并持之以恒,就能让自己的技能高于别人,就有可能成为三十六行里那一行的状元。

《俗世奇人》读后感4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如此之多的名人都在赞美书籍,这次的疫情虽说不能出门,但让我读到一本好书——《俗世奇人》

这本书讲了许多天津的“奇人”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苏七块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一名“神医”,叫做苏七块,他能把任何人的骨头快速接好,而且不疼!但他有一个很奇怪的规矩,每次治病,必须要收七块银子!有一次,有个车夫治病却因没银子被苏大夫拒之门外,一位善心大夫替他交了钱。怎料苏七块又把七块银子还给了善心大夫。

苏七块其实不是为了要钱,而是因为他不会不守他立下的规矩,一旦立下规矩,就不能再违反,这种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可能他的行为里会让人认为他有一点倔强,可能他的行为但规矩的确是不能改!毕竟有句老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无规矩,那么一切将会是一团散沙。只有定了规矩,才有可能进步、卓越。

就像我们班里实行的小组积分制,我们的小组一开始就像一盘散沙,我们一点团结都没有,更别说我们还坐到前面,当遇到这种情况,身为组长的我制定了各种方面的规则,而且不仅让他们遵守,我自己也坚持遵守规则。从这以后,有了这些规矩,大家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也变得认真,这就是规矩的力量。

可见,定下的规矩不能改,这不是倔强,而是一种坚持遵守规则的品质,而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苏七块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俗世奇人》读后感5

这个暑假在我们班主任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这本书,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我的感受吧!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狗不理》这个故事:我一看到这三个字 ……此处隐藏2790个字……事,记录了18位津门异人,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有2个故事让我很有感触。

1个是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讲的小杨月楼在天津遇难事,无奈求到津门混混头李金鏊,混混头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应了小杨月楼,出手帮忙。杨脱困回了上海,后来李的上海码头弟兄生活困顿,李为弟兄们求助杨,杨慨然义演救助,后来李从上海返回天津,杨给李带一大包银子,李拒绝了,说了一段话,意为,折腾来往的是情义,钱再多也经不住花,交情却是使不完的!我所感慨的是,这样的豁达仗义,现在还有吗?

第2个是刘道元活出殡,讲的是天津的`文混混头刘道元,主要是替人打官司,没有他打不赢的。因为见过太多的事儿,想体会下不在世时的百态,于是来了一出假死戏。结果,原来的好朋友翻脸不认人,还有上门讹诈的,真真百态尽现。这个故事,倒是没什么想不到的,无非是人在利益面前,多数是只管自己的。

回想在天津的那段时间,虽然工作很忙碌,但是临着海河,偶能散步,听了一次相声,又见了几个名人故居,感受到了文化底蕴的深,文艺气息的浓郁,很是合我心意。也是因此,看过这本书后,于津门似乎是有了更深的体会。

《俗世奇人》读后感12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卫涌出一批人才,你能想到的才艺,在那里都有。这批人中,有一位刷墙匠,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吧,对,就是刷子李!

刷子李刷白漆,总穿一身黑,要是身上有一个白点,那这次耍起就不要钱!学徒曹小三找到了一个,但师傅告诉他,这是抽烟时不小心烧的洞。并说:“好好学本事吧!”

刷子李也是凡人,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刷漆界的大神。

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努力创造,不要想着自己稍微努努力就能创造奇迹,因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在你认为自己很努力时,其实有些人比你更努力。我们,乃一介布衣,但布衣也能变锦衣,去改变,去创造,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有灵感还不够,得去付出,得去耕耘,一定会就能取得成功。

魁克柯伯格是解放儿童基金会的主办者,他十二岁成立基金会,为了解放童工,他写信给各大总统,最初,只筹到三十加元,但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努力去创造,最后,他开了五十多所学校,让孩子们远离童工,接受教育。但我遇到问题就连想都不想就退缩,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我读完刷子李这篇文章后,我就不怕困难,不被困难所打倒。

《淋雨一直走》这首歌中唱到:“淋雨一直走,只要有梦就应该闪烁,每个人都有梦,有梦就别怕痛。”对呀,遇到怎样恶劣的条件,我们都不应该退缩,只要相信自己,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就能创造奇迹,那时候,你一定会感谢曾经努力过的你。

《俗世奇人》读后感13

暑假我阅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其中的“认牙”这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它讲的是,华大夫是一名医术高超的牙医,他通过自已精湛的认牙、看牙技艺,帮助侦探们抓住了犯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细致和认真。它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关于我自已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的画画班里举行画人速写比赛。老师在讲台上讲着作画要求:要把眼睛画对称,鞋底要有厚度……大家都在认真听讲,而我一个人坐在那里,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作画,心想:哎,老师又在老生常谈了,这还不容易,啰嗦半天只会浪费时间。我先用铅笔把人的轮廓勾画出来,接着画头发,五官……不一会儿,好了!大功告成了!看着周围的同学们还在理头苦干,我心里可高兴了。我一边美滋滋的想着:老师肯定会为了效率吃惊,一边得意扬扬的把作品交给了老师。老师看完了画,皱着眉头,指着作品说到:“怎么这么不细心呢,头发方向要一致、眼睛要对称呀,画前讲的要点要注意!回去重新画一幅吧。”同学们听到了老师的点评,纷纷停下画笔看向了我,我顿时感到不好意思,也非常羞愧,心想:哎,早知道就该认真听讲了。我回到座位上,静下心来,细细回想老师讲的.注意事项,然后认真的把厚度、头发、眼睛、鼻子、嘴巴这些小细节都细心的按老师的要求重画了一次,等我再交给老师时,她才满意的点点头,脸上绽开了如花一般灿烂的笑容。我回到座位上,窗外的阳光明媚,鸟儿们歌声优美动听,是呀!只要认真,细致,什么事都难不倒我。

这一次读到这篇故事后,让我更加深信一个人只要努力细致,必能学有所收获!

《俗世奇人》读后感14

今天出门上街,看到街边有许多卖艺人的表演,唱的跳的都有,可是不管他们如何精彩,永远也比不上民国时期的天津码头。

《俗世奇人》写的是民国时期天津码头上各种艺人的奇闻妙事,而且里面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里面所有的人的名字,都不叫真正的名字,而是叫别人给他们取的艺名:一阵风,皮大嘴,燕子李三听着有意思吧!而且每个人身上都身怀绝技,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活:吴桥人善杂技,爬杆走绳,如赴平地!然而,这些绝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靠千锤百炼“磨”出来的,要不然那些普通平凡之辈,哪儿会这么受人尊敬!若想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而实力需要持之以恒和千锤百炼。

这不禁让想起生活中的自己,当时在学羽毛球时,有一个前后的步伐,总是做不好,在做的过程中总是因为复杂要被自己的脚绊倒,每天我都坚持练习擦脚滑步,把我折腾的死去活来,一周后我感觉我的身体散架了似的,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我还是没有放弃:“坚持,一定要坚持!”腿磨破了,手腕酸了,一切都不能阻止我练习。一年后,我的羽毛球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并且在比赛中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获得了富阳区第六名。

当你刚开始面对困难时,觉得它像一座山,跨过它再回过头来看他时,才发现他只是个台阶。

《俗世奇人》读后感15

“如果没有这些人物,就不知道嘛是天津卫!”哪些人物?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作家冯骥才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各篇文字短小精简,书中所讲,都是以清末明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一个传奇人物,我是从课本上学到《刷子李》后,又找《俗世奇人》全本来读,发现这本书真是生动有趣,故事集中的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或惊叹不已。

除了刷子李,书中还提到了酒婆、苏七块、一阵风……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十八样》。作者对他的描写细致入微,比如在写主人公俞六卖药糖时,将药糖的外观、口味全都列出,这让我看得垂涎三尺,就仿佛是作者在用文字作画。在描述俞六的`桶柜时,更是具体形象,将桶柜上的两条龙刻画得就像真的在眼前一样。这对我们学习细节描写是很好的范例。同时在精彩的描写背后,故事还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学习中、生活里,我们要善于钻研,虚心请教别人、能够听取别人的善言,勤于思考,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高人一筹。

《俗世奇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色生香、充满生活气息的天津卫,也让我们通过故事了解到了那时天津的风土人情,看到了社会百态,也懂得了学艺要精、为人要善。我也很喜欢本书的语言风格,有种独特的天津味,像是听相声一般的诙谐幽默。

《俗世奇人》我已经反复读了好几遍。读一遍,就能收获新知;读一遍,就能感受到手艺人的匠心;读一遍就能体会到浓浓的天津卫风味;读一遍,内心就愈加充实有力!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